古代梅片(龙脑)药理研究

梅片,在古典记载有“龙脑”“梅片脑”“梅花脑”“天然冰片”(药典中记载颇多)等多种称谓,从南北朝开始,中国人就与梅片结下了不解之缘,距今己有2 0 0 0多年历史。梅片早已深深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, 渗透在古人的祭祀, 诗文,饮食,休闲及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,成为其不可割舍的一部分。在中 国古代,无论是大富人家,还是平民百姓,均有用香的习俗,只不过香的等级不同。
李清照读书的时候最爱就是点梅片香,闻着香炉里梅片香的袅袅青烟,和身边的朋友吟诗作对。其中令世人称赞的是梅片香居然能治愈林黛玉的“ 相思病” , 黛玉千里迢迢渡船来到贾府,每每见到一家团聚之时,心中难免想起家中的老父亲和死去的母亲。贾母对自己最亲的女儿逝去也觉得很心痛,常常和黛玉一起落泪。家人们见她们日渐消瘦的身体,就请来太医为她们诊治,同时在府内熏梅片,贾府满院飘香, 香气袭人。渐渐的, 林黛玉的病经过调养也得到好转。后来黛玉葬花,感念梅片,便觉得有奇香的花草都有香魂,心生怜惜,就把他们单独葬于园内,立了个香冢,可见她对梅片香的喜爱。古代的梅片是与金冠、象齿齐名的贡品,专供皇室与大臣们享用,是辟秽之王,养生圣品;是神奇的原生药材瑰宝; 传统中医论著也对梅片的归经、性味、主治之症,也有详尽记载。
下面是关于梅片(龙脑)古诗词的一些描述。

《本草纲目》“疗喉痹、脑痛、鼻瘜、齿痛、伤寒舌出、小儿痘陷。通诸窍,散郁火。”——李时珍
《千金翼方》“龙脑香及膏香:味辛苦,微寒。一云温、平、无毒。主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明目,去目赤肤翳。”——孙思邈
《医林纂要》“龙脑主散郁火,能透骨热、治惊痫、痰迷、喉痹,舌胀、牙痛、耳聋、鼻息、目赤浮翳、痘毒内陷、杀虫、痔疮、催生,性走而不守,亦能生肌止痛。然散而易竭,是终归阴寒。”——汪绂
《本草正》“味微甘大辛,敷用者其凉如冰,而气雄力锐。本非热,阳中有阴也。善散气, 散血, 散火, 散滞, 通窍, 辟恶, 逐心腹邪气。”——张景岳
《唐本草》“其清香,为百药之先,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。”——苏敬
《政类本草》“摩一切风,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。”——唐慎微
《本草经疏》“龙脑其香为百药之冠,芳香之气能避一切邪恶、辛烈之性,能散一切风湿。”——谬希雍
《本草汇言》“龙脑开窍辟邪之药也,性善走窜,启发壅闭,开达褚窍,无往不通,然芳香之气能辟开一切邪恶。”——倪朱谟
《寿域神方》“治头痛疼痛,龙脑一钱,纸卷做拈,烧烟熏鼻,吐出痰涎即愈。”——朱权
《简便单方》“治内外痔疮,龙脑一、两分,葱汁化擦之。”——杨起
《夷坚志》“治伤寒舌出过寸者,龙脑半分,为末,掺之。”——洪迈
《濒湖集简方》“治鼻中息肉垂下着,龙脑点之。”——李时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