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海洋的,除了古船,还有它(龙脑香)

龙脑香,又名梅片、羯布罗香、片脑、冰片、瑞脑、梅花脑等,为梅片树的树脂凝结形成的一种近于白色的结晶体。

┃ NO.1 龙脑树的产地 ┃

龙脑树为常绿大乔木,多生长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原产于苏门答腊、印度尼西亚到马来亚的婆罗洲(今加里曼丹岛)及马来半岛。



龙脑香树


《酉阳杂俎》就记录下婆利国所产龙脑香的情况:

“龙脑香树,出婆利国,婆利呼为固不婆律。亦出波斯国。树高八九丈,大可六七围,叶圆而背白,无花实。其树有肥有瘦,瘦者有婆律膏香,一曰瘦者出龙脑香,肥者出婆律膏也。香在木心,中断其树,劈取之,膏于树端流出,斫树作坎而承之。入药用,别有法。”

而在张燮《东西洋考》一书中,也引《海上耳录》曰:

“脑树出东洋文莱国,生深山中,老而中空,乃有脑,有脑则树无风自摇。入夜,脑行而上,瑟瑟有声,出枝叶间。承露日则藏根柢间,了不可得,盖神物也。夷人俟夜静,持革索就树柢鞏束,震撼自落。”


  
┃ NO.2 龙脑香的传入时间及路径 ┃

龙脑香至迟于隋代便已传入中国,《隋书》卷八十二“赤土”条中就有赤土国“献金芙蓉冠、龙脑香”的记载。

在唐代龙脑香还曾作为交趾国的贡品入贡朝廷,这在宋《本草图经》就被提到:

“龙脑香出婆律国,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。……唐天宝中,交趾贡龙脑,皆如蝉蚕之形,彼人云老根节方有之,然极难得。时禁中呼为瑞龙脑,带之衣紟,香闻十余步外,是后不闻有此。今海南龙脑多用火煏成片,其中亦容杂伪。入药惟贵生者,状若梅花瓣甚佳也。”

就此可知时人已掌握了火逼成片的方法,即通过加热蒸馏的方式从龙脑树的木材中提取晶体。



┃ NO.3 龙脑香的分等 ┃

古人根据其成色及纯度,又将龙脑分为“梅花脑”“金脚脑”“米脑碎”“苍脑”“脑油”等几个层级,尤以片大整齐、香气浓郁、无杂质者为佳,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《职方外纪》一书中就提到:“渤泥岛在赤道下。出片脑极佳,以燃火沉水中,火不灭,直焚至尽。”



龙脑香



┃ NO.4 龙脑香的采集 ┃

而在《诸蕃志》中,亦列有专条,专门分析渤泥所出龙脑香的采集方式及种类,

“脑子,出渤泥国(一作佛尼),又出宾窣国;世谓三佛齐亦有之,非也。但其国据诸蕃来往之要津,遂截断诸国之物,聚于其国,以俟蕃舶贸易耳。脑之树如杉,生于深山穷谷中,经千百年支干不曾损动则䞉有之;否则,脑随气泄。土人入山采脑,须数十为群,以木皮为衣,赍沙糊为粮,分路而去。遇脑树则以斧斫记,至十余株,然后截段均分,各以所得解作板段;随其板傍,横裂而成缝,脑出于缝中,劈而取之。

其成片者,谓之梅花脑,以状似梅花也;次,谓之金脚脑。其碎者谓之米脑碎,与木屑相杂者谓之苍脑。取脑已净,其杉片谓之脑札。今人碎之与锯屑相和,置瓷气中以器覆之,封固其缝,煨之以热灰;气蒸结而成块,谓之聚脑,可作妇人花环等用。又有一种如油者,谓之脑油。其气劲而烈,祗可浸香合油。”

按其“采脑”后所分种类及提取方式来看,尤其是“聚脑”技术的掌握,可知宋人已掌握对龙脑香的相关提纯技术。


《诸蕃志》“脑子”条



┃ NO.5 龙脑香的功用 ┃

龙脑香性微寒、味苦辛,具有开窍醒神、清热止痛、防腐止痒、袪翳明目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闭证神昏、目赤肿痛、惊痫痰迷、喉痹口疮、溃后不敛、中风口噤、疮疡肿痛、心绞痛等病症。龙脑香还与沉香、白檀香、丁香、郁金香等被列入密宗的“五香”,是“礼佛”“浴佛”的主要香料之一。


龙脑除了有医药及熏香之用外,还被用于制茶与美食。古人在制作茶饼时,也会以龙脑窨茶,制作“龙脑茶”;而东南亚地区,当地贵族阶层还会在食用槟榔时加入龙脑,也是接待贵客的重要礼仪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