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梅片香”,也称龙脑香,香气清冽,莹洁可爱有如梅花片的梅片香自古以来就充满神意的色彩。
《周氏香乘》有“咸阳山有神农鞭药处,山上紫阳观有千年龙脑,叶圆而背白,无花实者,在树心中,断其树,膏流出,作坎以承之,清香为诸香之祖。”
以上虽是传说,然而却可知梅片香在众香之中所占的地位。《华夷草木考》也说“龙脑其清香为百药之先,于茶亦相宜,多则掩茶气味,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。”
《一统志》有“渤泥片脑树如杉,桧,取之必斋沐而往。其成冰思梅花者为上,其次有金脚脑、速脑、米脑、苍脑、札聚脑,又一种如油,名油脑。”以上可知古人对取梅片香慎重及尊敬的程度,必须斋戒沐浴,使身心洁净,才能前往取香。
根据《和汉药考》称“梅片树为高大乔木,叶硬,作卵圆形,末端尖,呈暗绿色,揉软嗅之,有梅片香气,开白色五瓣花,后结内分三房之覆果,有香气。”
其实,除了树杆能析出梅片成块之外,白色花的香味也很讨人喜欢,果实也香,可谓全株皆香。
梅片莹洁如水,又形状美如梅花瓣,又名“梅花脑”。梅片香清凉的劲道,没有任何一种香气可以比得上,所以《华夷续考》赞美其“香味清冽,莹洁可爱”。龙脑香是香气的极致,即最高点。《本草集要》王纶言“龙脑太辛善走,故能散热……世人误以为寒,不知其辛散之性,似乎凉而,诸香皆属阳,岂有香之至者,而性反寒乎?”故历来医家对其评价是苦、辛、温、无毒、热、阳中之阳。
相传,乾隆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访,因连日外出,身心俱疲,忽感一阵头昏,有欲倒之势。随行的刘墉与和珅吓坏了,顿时慌了手脚,又不敢暴露身份,只好将乾隆扶至一棵树下歇息,打开随行的急救包,但乾隆用药后仍未感缓解。
正在焦急之时,一个印度人向他们走来,问明情况后,对乾隆一行人说:“我有一种药能让这位病人立马苏醒”。刘墉与和珅虽半信半疑,但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得让那个印度人试一试。于是,印度人从怀中摸出了一个精致的盒子,递给和珅说:“你把这个盒子打开,给那位先生闻一下。”
乾隆闻了一会后,顿时觉得神清气爽。乾隆问和珅:“这是什么神药呢?能让我头脑舒爽,昏沉尽消。”刘墉与和珅将刚才的事情向乾隆一一告知,和珅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药,那个印度人此时早已离开了,情急之下只得编了一个“龙脑香”。乾隆听后大悦,直呼“好名字,好药。”
回京后,和珅赶紧找来宫中的御医,把印度人给他的那盒药让御医辨认,御医认出此药是龙脑,有醒神开窍、消肿止痛的功效,能治中风、热病神昏,内服外用均可。乾隆知道后十分高兴,此后每次出门必备龙脑香,成为“护身妙药”。
梅片为樟科常绿乔木梅片香树脂的加工品,以雪白结晶入药,性味辛苦,微寒,功效开窍醒神、清热止痛、明目退翳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热神昏、中风、中恶、目疾、喉痹等症,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和湿疹。
梅片香的功效与作用
1、用于闭证神昏。梅片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,但不及麝香,二者常相须为用。然龙脑香性偏寒凉,为凉开之品,宜用治热病神昏、痰热内闭、暑热卒厥、小儿惊风等热闭,常与牛黄、麝香、黄连等配伍,如安宫牛黄丸。若与温里祛寒及性偏温热的开窍药配伍,也可以治疗寒闭。
2、用于目赤肿痛,喉痹口疮。梅片苦寒,有清热止痛、消肿之功,为五官科常用药。治疗目赤肿痛,单用点眼即效:也可与炉甘石、硼砂、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,如龙脑亮眼液。治疗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,常与硼砂、朱砂、玄明粉共研细末,吹敷患处,如冰硼散。治疗风热喉痹,《濒湖集简方》以之与灯心草、黄柏、白矾共为末,吹患处取效。
3、用于疮疡肿痛,溃后不敛。梅片亦有清热解毒、防腐生肌作用。以梅片与银朱、香油制成红褐色药膏外用,可治烫火伤;与象皮、血竭、乳香等同用,治疗疮疡溃后不敛,如生肌散。近代以梅片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,治疗急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,有较好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