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梅片(龙脑)的药理记载

    龙脑作为人类健康领域的医药瑰宝,在古典记载有“梅片”“梅片脑”“梅花脑”“天然冰片”(药典中记载颇多)等多种称谓,从南北朝开始,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,早已深深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,渗透在古人的祭祀、诗文、饮食、休闲及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,成为其不可割舍的一部分,唐诗宋词多有赞美,延伸到现代在医疗、养生、美容、日化等领域,特别是防疫和治疗疑难疾病方面都有突出作用。可惜在我国,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称赞的龙脑一直依赖于东南亚进口,由于其功能显著和价格昂贵而成为少数皇宫贵族的专用贡品。


梅片概述
    为梅片树的树脂析出的天然结晶,从梅片树干的进行加工,或砍下树干及树枝,切成碎片,经水蒸气蒸馏升华,冷却后即成结晶。


《本草纲目》“疗喉痹、脑痛、鼻瘜、齿痛、伤寒舌出、小儿痘陷。通诸窍,散郁火。”——李时珍

《千金翼方》“龙脑香及膏香:味辛苦,微寒。一云温、平、无毒。主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明目,去目赤肤翳。”——孙思邈

《医林纂要》“龙脑主散郁火,能透骨热、治惊痫、痰迷、喉痹,舌胀、牙痛、耳聋、鼻息、目赤浮翳、痘毒内陷、杀虫、痔疮、催生,性走而不守,亦能生肌止痛。然散而易竭,是终归阴寒。”——汪绂

《本草正》“味微甘大辛,敷用者其凉如冰,而气雄力锐。本非热,阳中有阴也。善散气, 散血, 散火, 散滞, 通窍, 辟恶, 逐心腹邪气。”——张景岳


《唐本草》“其清香,为百药之先,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。”——苏敬


《政类本草》“摩一切风,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。”——唐慎微

《本草经疏》“龙脑其香为百药之冠,芳香之气能避一切邪恶、辛烈之性,能散一切风湿。”——谬希


《本草汇言》“龙脑开窍辟邪之药也,性善走窜,启发壅闭,开达诸窍,无往不通,然芳香之气能辟开一切邪恶。”——倪朱谟

《寿域神方》“治头痛疼痛,龙脑一钱,纸卷做拈,烧烟熏鼻,吐出痰涎即愈。”——朱权

《简便单方》“治内外痔疮,龙脑一、两分,葱汁化擦之。”——杨起

《夷坚志》“治伤寒舌出过寸者,龙脑半分,为末,掺之。”——洪迈

《濒湖集简方》“治鼻中息肉垂下者,龙脑点之。”——李时珍

《海上方》载称:“治酒皶鼻,赤疱注上面脸者:龙脑,真酥调涂敷”——钱竽

《艳异编正集》载称:“南海尝贡奇物,龙脑浆,补男子"。

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一女病,发热腹痛,手足厥逆,渐加昏闷,形症极恶,疑是痘喉。时暑月,急取屠家败血,倍用龙脑和服。得睡,须臾一身疮出而安。若非此方,则横天矣。”——李时珍

《香典》载称:“龙脑油“其香气馥郁浓烈,对元气大有补益”。

《古稀说》载:“每日使用龙脑,既补先天又壮后天,既补元气又足中气,是助长寿之佳品。”——乾隆

《本草拾遗载》载:“龙脑入面药,令人光泽红润”。

《新修本草》载:“龙脑可驻颜泽面,减少皱纹,长期揩洗,颜面如玉色”。

《本草集要》载:"龙脑太辛善走,故能散热、世人误以为寒,不知其辛散之性,似乎凉而,诸香皆属阳,岂有香之至者,而性反寒乎"。——王纶

《中国药典》:龙脑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。用于热病神昏、惊厥,中风痰厥,气郁暴厥,中恶昏迷胸痹心痛,目赤,口疮,咽喉肿痛,耳道流脓。